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香港足球

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連足球也國際化,可惜不是本地化。
近年來, 入球場看足球的人數少之有少,導致香港足球發展被看淡,以前大球場滿座的情景, 只可能在外隊來訪時出現,而且還要視乎該隊的星味,例如祖雲達斯來港, 雖然入場人數比「本地波」多, 但仍不足坐滿全場, 最諷刺是在大型慶典中,大球場必定爆滿。
我認為香港足球衰落有以下原因:
一. 球員欠缺前景
在香港做足球員,薪水低,難以應付生活大開支,而且大多只局限在本地發展,現時最好的,只有吳偉超一個在中超聯效力上海申花。足球被喻為沒有前途的職業, 很少家長會讓孩子踢足球。
二. 球壇欠缺球星
香港各球隊中雖有一兩位領袖, 但沒有一個特色球員, 令球賽失去看點, 致入場率下跌。
三. 足球國際化
香港人每個星期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大聯賽, 但本地足球直播一年只有幾場。這造成香港人的話題集中於外國足球,對本土足球失去歸屬感。足球直播問題不得不問問無線, 因為播映權在它手上,又不好好利用,或許無線認為本地足球沒有人看。
幸好,羅傑承先生入主南華後,不惜花大量金錢,招兵買馬,大搞「少林寺」,令香港足球有一絲起息。加上梁孔德先生成為足總主席,承諾會注重青訓。我相信香港足球應有希望。最重要是有一支球隊能在亞洲闖出名堂, 提升香港足球的國際地位。到時候,香港人的焦點自然會重返本地球壇,畢竟那是香港人的驕傲。

特區政府令人失望的表現

早陣子, 香港政府經常成為香港人的話題。
先有太遲接回滯留泰國的港人,而遭各黨批評。又有紅色的士與綠色的士收費不公, 惹來業界不滿。
先講前者, 我認為香港官員真的反應太慢。其實國泰有派航機到泰國, 不過卻優先接送有買國泰機票的人,令部分港人無法返港。其中,更有港人在前往機場途中遇到交通意外死亡。此後,香港政府雖然派遣包機,但是由於與當地港人欠缺溝通, 令機上有三份之二的空位。就此事,入境處應負上責任, 因為很多港人曾致電求助,卻得不到幫助,這反映港府內部溝通有問題;保安局局長李少光稱自己事發時不在香港, 但難道保安局就沒有其他官員嗎? 不過,這不能怪責保安局的職員,可能他們危機意識不足,又欠缺領導,手忙腳亂,不知所措。最可笑還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堅稱政府不太遲, 錯真的這麼難認嗎?
另外,的士界不滿的是機管局人員派發的價目表列明車資,供人參考,即是趕絕價錢較高的新界的士。但我認為最錯的是將市區的士和新界的士分開立法「短加長減」,這證明署方及立法會制定法例時欠缺周密計劃。而且,「短加長減」原意是打擊八折的士,但八折黨轉為九折,反而打擊了其他司機的生計, 所以這法例效用成疑。因此,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綠的」也可以「短加長減」,以解燃眉之急。
政府接二連三受到挫折, 特首可要想想對策。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一個內地人和一個香港人

早陣子, 我和幾個同學到迪士尼遊玩, 在排隊期間,一個港男因一個內地男人打尖而與其發生爭執, 最終由工作人員調停, 平息事件。
我認為此事中, 那個港人不需要大動干戈。
首先, 迪士尼的工作人員已經知道那個人打尖, 自然會去處理。我反而覺得港人這樣大聲罵人是丟自己的臉, 老實說, 當日排隊的人都知道要等很久, 難道他不能再等多一會兒, 讓工作人員處理, 而要這麼急去鬧大事情嗎?
其次, 那個內地人是帶着兒子的。我想他是愛子心切, 想滿足小朋友又不想等這麼久才出此下策, 他沒有理由不知這是錯的, 既然他一定會失禮於人, 那麼我們無須用自己的口來揭穿, 因為當工作人員叫他去排隊時, 眾人的目光自然就足以令他羞恥。而且, 我看到那個小朋友直立於爸爸雙腿之間, 雙手緊握爸爸的手, 一臉無奈, 那個港男大聲時, 應該考慮下會否嚇壞孩子。
再者, 事情鬧大了, 可憐的是無辜的工作人員。我當日聽到他們向港男說不好意思, 我想這有點本末倒置, 那個人真的夠出位了, 又罵人又獲得道歉, 辛苦了幾個工作人員, 才解決事件。
不過, 我當然不是鼓吹啞忍不公平的事情, 但就這件事來講, 由於已有工作人員察覺到, 我認為應該把責任交給他們, 而不是由我們去維持秩序, 畢竟我們只是消費者。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2008 立法會選舉

9月7日的立法會選舉在低投票率下曲終人散, 民建聯成為大贏家, 取得十席, 自由黨則在地區直選中全敗, 而令我驚訝的是社民連竟然取得三席。當然,社民連一向形象鮮明,反政府的立場堅定,不吃兩頭草,我認為是致勝的關鍵。我們亦不得不佩服民建聯的效率,因為他們在各區的得票都不差,還可以將陳克勤及李慧琼帶入議會;反觀,民主派沒有配票,分散票源,致各黨侯選人得票平均,最終要犠牲一些盟友。
對於這次香港市民不熱衷投票, 我認為有兩大原因:
一.欠缺政治話題
二零零三年的選舉在反對二十三條及倒董的聲音下進行, 市民均希望借立法會議員來監察政府, 相反, 今年的選舉除了梁展文事件, 就沒有什麼鬧得熱哄哄的事, 加上經濟環境不太差,令市民欠了一種動力。
二. 對立法會失去期望
各位議員在立法會中的表現,可能令選民失望。民建聯被視為保皇黨,即對政府的方案表態支持, 反對民主派的議案,其中,我記得涂謹申曾就一條法例提出過百條修定,均被否決;相反,政府的議案則全數通過。否決修定案的當然是民建聯和自由黨的議員,其實一個議案要獲得通過,需要直選組別及功能組別雙雙以過半數贊成才成功,遺憾的是功能組別並非由所有選民選出,有的甚至自動當選,在功能組別的阻攔下,民主派的修定根本不能通過,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眾議員要提倡取消功能組別。我不偏幫任何一方, 但莫非政府的議案是完美的嗎? 又或者民主派的修定一文不值嗎? 我認為這應該檢討一下, 畢竟這是令市民覺得議員作用不大的原因。
從這次選舉的結果, 可見市民有怨氣,厭倦官商勾結,為了令政府關注貧富懸殊的問題,就投社民連一票,希望借他們突出的行為去發聲,制衡政府。自由黨被認為以商人利益為重,結果全軍覆沒;長毛在上屆立法會中因激進行為而多次被請出議事廳, 他在議會外又經常參與對抗政府的行動, 但他仍能返回立法會, 連同陳偉業及黃毓民,一起進入立法會, 相信來屆立法會必定會有更多罵政府的聲音。
我認為來屆立法會議員責任龐大,因為中央已經答應於2017年可以有普選, 議員需要就普選訂立準則,確保香港的未來。另外,貧富懸殊是一個重要議題,議員應反映基層聲音,不要辜負選民。另外,民建聯作為第一大黨,應嘗試與其他政黨協調,否則議會只會充滿爭吵,失去監察政府的功能, 到時一個有名無實的立法會, 恐怕只會造成更低的投票率。